新课程教学需要让学生先行,教师断后
——一节高三复习课的教学实录及感悟
缪荷芳(杭州第九中学)
高三数学课,以复习课为主,为了达到复习效果,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新课程中自主、合作、创新的基本精神。当代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笔者作了多方尝试,以下是笔者亲身经历的一节课的课例,具体如下:
1课例实录
1.1复习引入
教师:(幻灯片)回忆:确定一条直线需要几个条件?哪几个?
学生七嘴八舌,教师根据学生所说整理出其中的要点,并板书:


接着笔者给出了这节课的问题:
1.2 新课讲解
(2010年安徽高考文17题改编)已知抛物线C对称轴为x轴,且过点A(4,4),F为其焦点,E为点A在x轴上的射影.
(1)求抛物线C的标准方程;
(2)求∠FAE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l的方程. (请至少用2种方法求解)
让学生在讲义上自己完成
笔者在巡视过程中叫了2位同学到黑板上各板演一种解法,其余同学不受影响继续考虑.
板演同学给出了2种解法:
学生1: 如图2所示利用角平分线上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这一性质求解.
设∠FAE的角平分线为L,L与x轴交于点G(x0,0),
则|GE|=4-x0(1<x0<4),直线AF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
则点G到直线AF的距离为
,
则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BE|=4-x0=
解得:x0=
则所求直线的方程为3x-y-8=0.
学生2: 如图3所示利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求解.
设∠FAE=2q,角平分线与x轴交于点G,设GE=x,
则
,
解得
=
,则x=
,
则由两点式得所求直线的方程为3x-y-8=0.
笔者:此解法是否可以优化?
学生:可以
学生3: 如图3所示
设∠FAE=2q,则
,
解得
,所求直线的斜率为3,
则由点斜式得所求直线的方程为3x-y-8=0.
笔者:是否还有不同解法. 此时下面同学都有各自的解法,争先恐后要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4:如图4所示利用向量的夹角求解
设G(x0,0)
=(-3,-4)
=(0,-4)
=(x0-4,-4)
则由cos∠FAG=cos∠EAG得

代入解得:x0=
则所求直线的方程为3x-y-8=0.
学生5:如图5所示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解
因为
所以FG=
EG,同样也可解得x0=
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3x-y-8=0.
学生6:如图6所示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解
延长AE至H,使得AH=5,则H(4,-1),则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FH的中点(
,
)在所求直线上,则由两点式得所求直线的方程为3x-y-8=0.
也可利用FH与平分线垂直直接得斜率求得.
学生7:如图7所示利用三角形的内心求解
由于三角形AEF是直角三角形,求得直角三角形AEF的内切圆半径为1,则内心I的坐标为(3,1),由两点式求得所求直线的方程为3x-y-8=0.
笔者环顾四周,发现已经没有同学还有其他解法.
笔者提示:下面再看看能不能将前面解法进行优化,就像刚才黑板上解答2一样. 看解法4. 主要是拿点G,那能否考虑拿直线的方向呢?大家考虑一下.
学生8:能,只需将
改设直线AG的方向向量为
=(1,k)即可,其它解法一样可求得k的值,从而知道直线方程.
笔者:此题所求的是直线方程,又已知直线上一个点,那再探求另一个点或直线的方向即可确定直线,上面我们已经得到好几种点的情况了,再看看从方向的角度去考虑能不能处理,比如解法2与刚才的解法都是求方向的,在看看还有没有其它方法(从方向的角度).
环顾片刻,学生没有反应.
笔者:提示一下:要知道直线AG的方向向量,除了用刚才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向量的线性运算来得到,比如说两个向量相加. 边说边在图上提示得到如图8.
学生恍然大悟:是边上两个向量相加得到
.
笔者:又由题意可知这个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边讲边在图上画出图8中的小圆圈提示)
笔者通过引导,给出了图示9. 同时学生也得到了以下解法:
学生9:如图9所示
设
,
,
则所求直线的方向向量
,
所以所求直线的斜率k=3,
则所求直线的方程为3x-y-8=0.
1.3 课堂小结
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思路,特别强调了最后的向量法,并请每位同学掌握.
2课例评说
教师时间控制非常到位,讲解完后剩下5分钟进行课堂小结,不错;学生活动的时间充分,在讲解过程中能体现新课程的一个特点——向量的工具性;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特别是电子白板的利用,使上课痕迹得到保存,便于学生课后查阅;但学生的活动还可以更完善(见感悟).
3感悟
让学生先行,教师断后,构建有效课堂
3.1 让学生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课堂的主人,这就要让学生多思多想、多做多练、多交流,同时也给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例题要少而精,要有代表性. 像课例中的一题多解课,一题足矣.
(2)提倡先做,后讲,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动笔,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路,学会放手. 如在课例中,笔者通过让学生先做,然后让学生说、写,使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但笔者在具体的处理上还有赶的感觉,还没有做到真正放手,各种解法如果能让学生自己上来讲解,或者动用投影仪让学生上台讲解,效果可能会更好.
(3)回归课本,充分体现数学思想. 高考的很多问题都来自于课本,在高考的最后复习中,回归课本非常重要.
3.2 教师也要发挥主导作用
新课程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要求下,课堂变成了相对开放的课堂,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无论出现怎样的结果,都需要教师断后,做出理性的决定与思考,笔者认为,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对于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教师要及时地进行纠正. 比如课例中笔者通过巡视及时纠正了学生的个性错误,对于共性的错误,笔者学生讲解后及时进行纠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对于在自主探究以后学生得出的各种结论,教师要及时地用科学的语言加以总结、提炼. 象课例中的各种解法,学生能给出思路,但写法还不够完善,教师及时给出的示范非常重要.
(3)对于课堂小结,有些简单的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但还有教抽象、专业的,由于学生能力有限,暂时是得不出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整理与正确的示范,这些过程必须由教师完成.
总之,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简单的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学生的学要求要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把所有学生的学习都提高到一个自主学习的高度。这就需要教师寻求更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教学,怎样构建有效课堂,笔者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摸索,上面这个课例是笔者的初步尝试,主要目的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真正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能真正做到“自主、合作、创新”,前方的路还很艰辛,有待于我们共同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缪荷芳.一节高三“一题多解”课的听课感悟.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2(1~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