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研团队 > 正文

张爱英名师夏荷秋韵工作室三年工作规划

pkms 2017/12/8 9:20:34 点击1143次

张爱英夏荷秋韵工作室三年工作规划

 

近年来,由于区局领导的关心重视,新教师不断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进入科学队伍中来。成立工作室希望能够融全区本学科骨干的力量,在带动自身成长的同时,也能够给新教师以榜样,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使其发展得更快、更好、更强。2017年,是科学的春天,重新恢复一年级的科学学科教学,科技从娃娃抓起,真正意义上从形式到内容进行落实。本工作室责无旁贷,亟待培养一批优秀的科学教师队伍。

此前,在教师发展中心教研部门引导下,完成了省级课题《区域内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促进了科学队伍的迅速发展,工作室也希望在课题研究的促动下,给予更多教师发展平台和时空。工作室更希望通过整体规划,制定近、中、远期目标,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同时,解决课程实施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目标。

1.学校层面

1)探讨科学有效探究实施模式,立足于学生,深入课堂研究,主抓“核心素养”研究方向,推出精品课堂定期对市区开放。

2)建立微信博客式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

3)结合“做中学”项目研究,各成员拟定学校研究课题,作研究指导。

2.教师层面

(1)通过组织系列的专题研究,提升兼职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打造新一批区级学科带头人,为冲击市级评选的储备资源。

(2)以个案的形式,把培养年轻教师的方法途径、经验整理下来,编辑区学科优秀案例和研究成果,形成物化成果。

教师培养是本工作室的主要工作,拟定用课题研究的方式,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更快地推进教师的成长。

3.学生层面

1)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发展。

2)转变教育理念,促进科学与生活实践有机融合。

3)铺就更多的活动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本工作室坚持追求自然、亲切、灵动智慧的课堂教学,通过有效的探究方式,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问题探究与让学生有机相融,让学生提高能力、学会生存、感悟生活、实现人生理想、追思生命价值。《课堂生成资源有效运用策略的实践研究》是工作室张爱英的曾经研究课题之一,抓住课堂研究,旨在教师在自身担任的学科课堂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方法的研究。

1)学科教学中,进行预设解决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有效性与否的研究。

2)对学科课堂即时生成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研究及思考分析,以课例的形式解决学科课堂即时生成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

3)以科学学科研究推而广之其它学科,即研究者中兼任教师另任学科教学生成资源有效运用的策略研究之再实践探究有效性。

希望通过此项研究,摸索出课堂生成资源有效运用的策略体系,使得课堂勃发生机,充满灵动和智慧,学生享受学习之趣,教师能够感受到教育的幸福所在。希望能够形成科学的科学学科课堂生成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分析;科学学科课堂生成资源利用教学叙事案例若干;以课题带动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以点带面优化全区科学学科课标常态化的有效落实;更期待提升教师的同时,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正常而健康的现代人。

关于教师队伍培养,着重在区域内科学教师群体的发展对教师专业成长影响的个案研究上做文章,从区域内优秀科学教师的个体成长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探寻区域内的优秀科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轨迹和有效策略,以此为范例,推而广之,给青年教师成长树立榜样,从而推进区域内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进程。

第一阶段:前期调查,确定目标

1.区域内专兼任科学教师群基本情况的调查;

2.区域内优秀教师基本情况调查统计;

3.通过访谈区域内科学教师了解其成长经历与教师群体发展的影响并形成总结性文章;

4.区域内科学教师群体的发展对教师专业成长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5.区域内优秀科学教师群体的发展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并从中遴选典型;

6.区域内科学教师群体的发展对教师专业成长影响的个案研究报告。

第二阶段:课题引领,渐进落实

(一)近期:(2016.12----2017.6)夯实基础,有序工作

1.制定制度,拟定行动计划;

2.建立一支稳定的骨干教师团队,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

3.完善工作室制度和职责;

4.建立工作室网站;

5.组织不少于4次的专题研讨,组织全员培训,进行常态课堂研讨;

6.紧密联系市、区教研员,配合市、区开展有序的日常教研培训工作;

7.从课堂教学入手,积累课题相关研究过程性资料。

(二)中期目标:(2017.8——2018.6)围绕课题,形成特色

1.组织专题研讨,骨干教师上研讨课;

2.培训工作有序进行,进行“菜单式”服务(对于课程实施有困难的学校可以向工作室请求帮助,工作室成员下校指导);

3.推出精品课堂,在区市范围开放;

4.注重经验的交流与积累,继续搜集课题资料;

5.完善网站建设。

(三)远期目标:(2018.7——2019.6)整合资源,辐射成果

1.完成工作室工作重点的转移,将培训与课堂展示退居其次,以全区课堂常态的实施与落实为核心开展工作,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

2.课题顺利结题;

3.团队成员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成长记录袋资料整齐;工作室工作熟练;个人专业发展良好。

4.整理资料,编辑区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和研究成果。总结经验,汇编成果,推出工作室特色成果展示和举行学员个人专场研究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反思,更好前行

每年工作室会有阶段小结,并得到教师发展中心组的支持,以及争取各个学校的领导鼎力相助,对方协力,争取为科学学科的教育教学尽微薄之力,迎接科学的春天。

具体实施工作中,取得区幼小教研部门、尤其科学学科教研员梁老师的支持,综合少年宫科技教育资源,为成员提供更为丰富的课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加强沟通交流,更注重分享合作;以课题研究为梯,落实好如下工作,推进灵动智慧课堂的形成。

在此基础上积极促动室员寻求适合自己特色、学生成长的教学经验和方式策略,如刘兴业和杨茜的概念教学探究、陈双喜的科普读物在课堂的运用、盛成群生活科学的运用、褚夫梅的翻转课堂、刘茂兰的交往互动课堂等,进一步营造和谐课堂的氛围。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Copyright?2011-2017 浦口名师工作室  版权所有 浦口教师发展中心 备案号:苏ICP备 123456789